xx.png
综合新闻
联系我们

地址:玉溪市红塔区研和街道向家庄41号
电话:0877-2991214
邮箱:yxnzyxxzx@163.com

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④|短视频里的乡村新希望:肖芳的创业征途

编者按   

          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浪潮中,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牢记对涉农高校的殷切嘱托,积极探索,历经69年的风雨兼程与23年高职教育的探索创新,积淀了深厚的“孺子牛”精神。 

         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将聚焦产教融合、双高建设、思政课建设、就业创业等主题,持续推出一系列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和大家一起走进玉农的奋斗故事。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一位从玉溪农业技术学院走出的创业者正用自己的智慧与坚持,在“三农”自媒体领域书写着别样的精彩。她就是肖芳——阿佤传媒的创始人,凭借着对“三农”事业的一腔热忱,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1年,玉溪农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文秘专业的大二学生肖芳,迎来了一次改变她人生轨迹的实践活动。学校创业园的华国壁老师带着她和同学们深入农村走访调研,这一趟,让肖芳亲眼见识到了农产品滞销给农民带来的沉重打击。

       在一个偏远的村庄,几十亩成熟的果蔬因为找不到销路,只能在田间地头慢慢腐烂,散发着令人心酸的气味。老乡们看着心血付诸东流,满脸都是无奈和焦虑。那些精心养殖的土鸡、土鸡蛋,还有种出来的生态蔬菜,由于缺乏销售渠道,只能被收购商以极低的价格收走。肖芳看到一位老奶奶眼中闪着泪花,紧紧握着一把青菜,嘴里念叨着这些菜要是能多卖点钱,就能给孙子买新书包了……这些场景深深刺痛了肖芳的心,也在她心底种下了一颗想要改变现状的种子。  

        回到学校后,肖芳满脑子都是老乡们无助的模样。在华国壁老师的鼓励下,她决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老乡们做点什么。当时,短视频正流行,肖芳想,能不能用短视频记录下田间地头的故事,把这些优质的农产品推广出去呢?于是,她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了一个小团队,开始了他们的尝试。

        他们拿着手机,穿梭在田间,拍摄老乡们劳作的身影、新鲜的农产品,还有乡村美丽的风景。肖芳还带着这个项目参加了“大学生互联网”直播大赛。在比赛中,他们分享着乡村的故事,没想到,这份质朴打动了评委和观众,最终获得了全国三等奖。那一刻,肖芳看到了希望,她觉得自媒体或许就是那把能打破城乡信息壁垒的钥匙,既可以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乡村,又能帮助农产品找到销路。

        然而,创业哪有那么容易。因为资金不足,他们没办法购买专业的拍摄设备,视频质量总是不尽如人意。团队成员也都是没有太多经验的学生,在运营和推广方面困难重重。最终,这次创业以失败告终,但肖芳并没有放弃。

       接下来的两年,肖芳升学回到家乡,一边忙着学业,一边还是惦记着乡村那些事。她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做着宣传三农、家乡的工作。毕业的那天,回想起在田埂上和老乡们聊天的夜晚,想起收到用户复购反馈时的那份喜悦,肖芳知道,自己必须再试一次。

       2024年,肖芳鼓起勇气,创办了“阿佤传媒”,专注于三农自媒体领域。这一次,她改变了策略,从“小而美”入手。白天,她穿梭在佤族的村落里,拍摄佤族美食的制作过程,记录乡村的美好生活。晚上,等大家都休息了,她就坐在电脑前,认真地剪辑视频,还会在直播间和网友们分享乡村的点点滴滴。在剪辑视频时,她刻意弱化商业推销的痕迹,而是把乡村质朴的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一次,肖芳拍摄了一条《佤族鸡肉烂饭》的短视频。视频里,佤族老乡们围坐在一起,用传统的方法制作鸡肉烂饭,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这条视频发布后,播放量迅速突破百万。很多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说被这种质朴的生活方式吸引,还有人询问土鸡的购买方式。就这样,这条短视频带动了当地土鸡的销量,老乡们的收入增加了,脸上的笑容也更多了。        但创业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阿佤传媒很快就遇到了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产品也堆积如山,卖不出去。最艰难的时候,团队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更让肖芳头疼的是,部分村民对他们并不信任。之前,村里来了不少收购农产品的团队,故意压低价格,村民们吃了不少亏,所以对肖芳他们也充满了警惕。 

     面对这些困难,肖芳没有退缩。她开始调整运营模式,放弃了“大而全”的电商模式,把精力都集中在内容创作上。通过精心制作的短视频吸引流量,再带动直播数据,和线上的达人合作,按照销量分成。她还引入了大学生助农直播等公益项目,既为农产品打开了销路,又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乡村。 

      为了赢得村民的信任,肖芳在北城租了一个小院,平常没事就和邻居们聊天,帮他们干农活,把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想法耐心地讲给大家听。慢慢地,村民们发现肖芳是真心为他们好,对她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

      在内容创作上,肖芳也在不断创新。她发现很多三农账号都在走“卖惨营销”的路线,她不想跟风,于是创立了《质朴三农》这个IP,用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乡村的故事。她的视频里,有老农辛勤劳作的背影,有乡村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还有乡村四季的美景。这种独特的内容吸引了很多城市中产,他们为乡村的情怀和文化价值买单。

      如今,阿佤传媒在肖芳的努力下,逐渐走上正轨。肖芳知道,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她会继续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乡村的美好,为乡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校园助农的理想主义者,到在商业现实中蹒跚前行的创业者,肖芳始终相信:乡村振兴需要的不是短暂的流量狂欢,而是能让农村自我造血的可持续模式。阿佤传媒的镜头下,有乡村美食、乡村文化推广,有老农质朴的背影,更有中国乡村在数字时代重焕生机的无限可能——这,就是他们坚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