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②|以胡蜂养殖为笔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大学生赵正坤的逐梦之旅
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浪潮中,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对教育的重要论述、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对涉农高校的殷切嘱托,积极探索,历经69年的风雨兼程与23年高职教育的探索创新,积淀了深厚的“孺子牛”精神。 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将聚焦高原特色农业、产教融合、双高建设、乡村振兴、思政课建设、就业创业等主题,持续推出一系列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和大家一起走进玉农的奋斗故事。
在广袤无垠的农村大地上,无数怀揣梦想的青年正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奋斗篇章。赵正坤,便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他以胡蜂养殖为契机,不仅实现了个人的创业梦想,更为家乡的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蓬勃的活力。
返乡逐梦:从校园到田园的毅然抉择
赵正坤来自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的农村,毕业于玉溪农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在校期间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毕业后,他放弃了城市更优的创业调教,毅然回到家乡,决心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闯出一番天地。
一次偶然的机会,赵正坤了解到胡蜂养殖的广阔前景,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能实现自己创业梦想、带动家乡经济发展的好项目,尽管家人对此并不理解,但他坚定的决心从未动摇。
破难前行:在挫折中探索养殖之道
胡蜂养殖并非易事,交配、越冬、筑巢等难题如同 “三座大山” 横亘在他面前,但赵正坤没有退缩,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每日仔细观察胡蜂习性,查阅大量专业书籍,还不辞辛劳地多次前往普洱、保山等地,向经验丰富的养殖户请教先进技术,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尝试,他终于成功突破人工养殖胡蜂的关键技术,大幅提高了蜂群的交配率、越冬率和筑巢率。为了保证胡蜂的口粮供应,他还顺带养殖蜜蜂、蚂蚱等,形成了独特的小产业生态。2023 年,他的养殖事业初见成效,此后规模不断扩大,销售范围也逐步拓展。
回馈桑梓:带动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胡蜂养殖产业中来,赵正坤创立了 “合伙人+蜂农”的现代学徒制集约化经营模式。他负责培育优质蜂王和标准蜂群,以平价发放给蜂农,并全程提供技术支持。蜂农则负责日常养殖,收获的蜂蛹由赵正坤统一收购销售,这种模式极大地降低了蜂农的创业门槛和风险,让他们能够安心养殖,也为项目带来了显著的竞争优势。
如今,赵正坤的胡蜂养殖事业蒸蒸日上,更令人称赞的是,他已带动 300 余名蜂农增收,每人每年至少能多获得 5000到30000元收入。他用实际行动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促进了经济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推动者。
展望未来:探索产业发展新方向
在创业过程中,赵正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了诸多深刻的感悟。他深知团队管理的重要性,与蜂农紧密合作,打造了高效团队。在市场洞察方面,他精准把握胡蜂养殖市场的需求和趋势。他认为,要实现胡蜂养殖产业的稳步发展,必须要有长远规划,为此,他借助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分享胡蜂养殖技术和经验视频,吸引更多人加入这一产业,扩大产业影响力,同时,他还计划引入智能化养殖设备,提升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此外,拓展产业链,开展胡蜂蜂毒、蜂酒、蜂巢、蜂蛹等蜂产品的加工与研发,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也是他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对于创业,赵正坤认为首先要找到自己热爱且有前景的项目,像他热爱胡蜂养殖并看到其广阔前景。其次,面对困难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断探索学习解决办法。再者,要注重创新模式,通过创新为项目赋能,并且要有长远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