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育人|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集体备课活动
思政育人 3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云南考察,充分体现了对云南各族人民的深情厚爱、对云南工作和发展的重视关心、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的殷切期望,为新时代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擘画蓝图、指明方向。 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组织集体备课活动,聚焦如何及时有效地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让学生充分学习、认真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深厚关怀。活动由“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组织。 教师们纷纷表示,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引导玉农学子为云南高质量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李雪娟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思政教育提供了鲜活素材和行动指南。我们将以“三个融入”推动讲话精神进课堂:一是融入理论教学,将云南发展实践作为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案例,讲透云南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领域的生动实践,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伟力;二是融入实践教学,在田间地头、企业一线、文化场馆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讲好行走的“大思政课”,深化学生对国情、省情、市情的认知,实践育人,以文化人,培根铸魂;三是融入课程改革,开发“云岭故事”教学模块,通过“案例库+微视频+实践基地”立体化教学,让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殷切嘱托转化为青年学子的价值认同。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知边疆的新型农业人才,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贡献思政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胡朝飞 3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云南考察指导,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的肯定。并对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生态文明建设、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要求,为云南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赋予了重大使命、明确了实践路径、教授了思想方法,是云南做好一切工作的总遵循总指引。作为思政课教师,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3次考察云南、4次回信、2次致贺信的精神,把党中央对云南的要求和期待讲深、讲透、讲实;激扬广大青年学子的斗志,把讲话精神转化为推进云南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行动。 专职思政课教师 热议 陶跃宏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期间深入古城街巷、企业车间,走近群众、倾听民意,情系边疆、心系人民的殷殷深情,为云岭儿女注入强大前行动力。总书记的嘱托,让我们农业院校师生深受鼓舞。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做优做强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推进云南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作出新贡献。我们一定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牢记心间、落到实处,深刻领悟科技兴农、创新驱动的战略理念,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勇担“农业研发、科技进步”责任,认真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更多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力农业技术装备迭代更新、跑出中国农业“加速度”做出应有的贡献。 倪吕雪 近期,我深入学习了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受触动与鼓舞。总书记对云南的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生态保护、民族地区治理等方面提出了高瞻远瞩的要求。这让我意识到,思政课教学应紧密结合这些国家发展战略与地方实际。在课堂上,我要将云南花卉产业的创新发展、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建设成果等融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新发展理念,激发他们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同时,强调生态保护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家国情怀,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张毅 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都强调云南要立足“三个定位”: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这一定位既是对云南独特区位、生态、民族优势的科学判断,也是推动云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关键路径。202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云南时,再次要求云南深化对外开放,发挥辐射中心作用,强化与南亚东南亚的互联互通。作为思政课教师要牢记嘱托,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引,以“人人都是奋斗者”的姿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而努力。 高艺瑗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云南之行多次提到一个词,就是“特色”。我们知道花卉产业是云南的特色产业。总书记到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察看了从花卉种植到包装发货的全流程。总书记指出,云南花卉产业前景广阔,要着眼全产业链,不断深耕细作,让这一美丽产业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产业。这一特色不仅是云南绽放的绚丽色彩,更是中华民族走向共同富裕的希冀。作为农业院校的一分子,我们更应该肩负起责任,培育并输出更多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云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提到了特色一词。总书记强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各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的不同,抓产业转型升级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突出自身特色。从实际出发突出自身特色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地方发展一以贯之的要求,在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时,总书记也一再强调要因地制宜、真抓实干。我们农业职业院校一方面应加强农业科研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先进生产理念、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另一方面要努力发掘自身特色优势、积极参与产业培训、有序对接产业资源、引导更多人参与到产业发展当中。 壮金燕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时强调“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现代化的高度重视。作为涉农高校教师,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为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更激励我们扎根泥土、服务“三农”。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展现了教育工作者的政治自觉与行动担当。我深刻认识到,农业不仅是传统产业,更是融合科技、生态与经济的“美丽产业”。高校应发挥智库作用,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懂技术、善经营、爱农村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加强科研攻关,推动成果转化,助力农业提质增效。未来,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乡村振兴一线践行青春使命,让农业真正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产业”。 王语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3次考察云南讲话,4次给各族干部回信,2次致贺信云南,均提出“云南省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我们一个民族也不能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玉溪学子责无旁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 周思余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讲话中强调要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深刻体会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堂的重要性,云南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学生汇聚一堂,这为教学提供了天然优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结合云南本土的红色文化,讲好民族团结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与力量。 张叶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让我深受触动。总书记对云南咖啡和现代花卉产业发展的关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云南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咖啡和花卉种植上优势显著。如今,云南咖啡在国内外市场崭露头角,现代花卉产业也蓬勃发展。这不仅体现了产业的经济价值,更关乎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身为农业职业院校的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要将总书记重要讲话融入教学,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鼓励他们投身农业,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贡献力量,助力产业持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