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典型案例⑤
产教融合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改革是激发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更是构建区域“职普融通、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锚定省委“3815”战略,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围绕行业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产业匹配度,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服务地方经济。 官微君现开设专栏,专题报道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党建引领树品牌 政校合作育新人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实现。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深入研究和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落实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产教融合模式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与高水平专业群,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教融合;政校合作;人才培养 一、基本情况 经济管理学院始终坚守党建引领,将党建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学院现有三个专业大类,十个细分专业,涵盖了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等热门领域。共有教职工51人,其中专职教师46人,编外教师5人,具有副教授职称的9人,讲师20人,双师型教师26人。学院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选择,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近三年培养省级优秀毕业生116人,省级三好学生27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5人,省级先进班集体14个;获国家奖学金6人,国家励志奖学金277人,省政府奖学金3人,省政府励志奖学金23人。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引领,深化产教融合、政校合作新模式 近年来,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济管理学院党支部与玉溪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党支部、峨山县农业农村局党总支、峨山县岔河乡、双江镇、富良棚乡、塔甸镇、甸中镇等8个部门、乡镇、街道成功构建了党建联盟,同时,也与岔河乡文山村党总支、河外村村党总支,双江街道登云社区党总支3个党总支建立乡村振兴党建联盟。通过签订《党建联盟结对共建协议》,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为产教融合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也为学院学生搭建了直接参与农村“三资”管理的实践平台,开创了政校合作的新篇章。 (二)着力打造1236经济管理学院党支部特色品牌,推动产教融合、政校合作 按照学院党委提出的“一院一品”要求,经济管理学院党支部深入研究提炼出了“1236特色品牌”,一引领:党建引领经管学院中心工作;两融合: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高度触合;三精神 :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担当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六提升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实习就业质量、全面提升技能大赛水平、全面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旨在通过强化党的建设、促进学院发展、深化与政府部门、企业合作,促进学院教育教学、学生培养、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学生志愿义务服务“三资”管理,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经济管理学院首批选派13名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到峨山县政府及5个乡镇街道及村委会义务服务“三资”管理。学生快速适应了工作环境和规章制度,在义务参与服务“三资”管理的同时,积极参与烤烟抗旱移栽、贫困人口监测帮扶、招商引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维护乡村风貌、计生工作宣传、下乡家访调查民情,入户“防返贫”调查700多户家庭等各项工作。 在塔甸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的农经专业学生杨剑芹,从2024年1月至9在单位实习期间,在“三资”管理工作中承担了4个村委会、40个村民小组会计工作。同时,还承担农村宅基地联审联批工作、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业务指导和政策宣传工作、农村经济调查与统计、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参与农村脱贫攻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指导管理等各项农经工作。在工作中,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团结同事,乐于助人,深受单位领导同事好评。 (四)以现代学徒制模式为平台,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现代学徒制是高职院校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作为经管学院的优势专业,于2022年获云南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经过两年的摸索与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和昆明秋贤传媒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岗位实践机会,还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工作,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经过两年的共同努力,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已累计培养12名学生成为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这些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完成了规定的课程学习,还通过在企业的实训锻炼,掌握了岗位所需的核心技能和职业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构建“VBSE”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效果 针对经管类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差的特点,学院积极与用友新道公司合作,借助“虚拟商业社会VBSE”将企业搬进校园,构建一个真实的商业环境, 这其中包括了企业商务环境、公共服务环境和政务环境等多种仿真环境,让学生在校园里就可以亲身感受到企业里真正的运营模式。该模式也是多学科、跨专业,覆盖了经管院各个专业的知识面,模拟制造企业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的运营机制和业务系统。把学生根据专业分配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并不断的进行轮岗,使学生们真正体验岗位所学的实际能力和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作为企业的一员所需要的大局观和沟通交流的能力,让学生们学会工作,能够独立思考。 (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经济管理学院将技能大赛作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通过积极参与各类省级技能大赛,不仅展现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也进一步促进了产教深度融合,为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七)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学院积极倡导并大力支持教师投身于多样化的竞赛活动及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之中,以此激发教师的专业成长动力与创新能力,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近三年,共有21名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省级职业技能大赛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0项。经管学院教师参加省级技能大赛获三等奖1项;1名教师参与省级精品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5名教师参于云南财经职业学院主持《大数据财税应用》专业数据库的建设,负责“智能财税风险管理”课程;主持完成省教育厅教学科研课题5项,在研1项。
三、取得的成效
经济管理学院在深化产教融合、政校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成效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上,更在于学生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及就业竞争力的显著增强,以及学院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的深度与广度的不断拓展。
(一)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通过党建引领和特色品牌打造,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强。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使得学院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更加贴近行业需求和学生实际,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学生实践能力显著增强
学生志愿参与乡村振兴,义务服务“三资”管理、现代学徒制试点以及“VBSE”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学生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参与各类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活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三)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学院与地方政府、企业建立的深度合作关系,为学院提供了广阔的社会服务空间。学院师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招商引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等社会服务工作,不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四)实习就业质量显著提高
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学院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学生们在实习期间表现优异,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和好评,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学院也加强了对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和支持,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五)产教融合模式可复制可推广
学院在产教融合的合作内容、合作路径上积极寻求突破,积极探索并打造出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校助力农村“三资”管理模式。继续深化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探索更加有效的产教融合路径和模式,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六)师资队伍建设成果丰硕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教师们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院积极倡导并大力支持教师投身于多样化的竞赛活动及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之中,激发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动力与创新能力。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接下来,经济管理学院将与峨山县各部门、乡镇、街道深入合作,瞄准重点领域,强化供需对接,在合作内容、合作路径上寻求突破,积极探索并打造出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校助力农村“三资”管理模式,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政校合作、校企合作,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做出更大贡献,为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为坚实和可持续的支撑。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