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典型案例③
产教融合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改革是激发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更是构建区域“职普融通、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锚定省委“3815”战略,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围绕行业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产业匹配度,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服务地方经济。 官微君现开设专栏,专题报道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产教融合资源共享,校企协同共育人才
现代学徒制圆学生成才梦
为进一步探索更高形式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同时聚集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和企业用人主体作用,真正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云南省产业升级,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岗位需求高度匹配,实现前置就业,学院在智能制造专业群(电气自动化技术、农业电气化、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充分灵活利用企业的设备优势、生产条件,解决学校投入、管理、使用和保值增值难题,降低办学成本。学校遴选企业和岗位,企业有充分的人才需求,有培养人的动因,积极响应,接纳和培养学生。学生了解企业,认知企业,岗位体验学习,实现零距离就业。学生知识技能达到生产标准后,在企业开展劳动体验,获利一定的报酬,改善学生的经济状况,提高学习获利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协同育人;前置就业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电气工程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培养人才积极性,有效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精准服务玉溪创新驱动战略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之“做大做强制造业”,打造玉溪“绿色能源牌新亮点”等目标,结合学院专业建设,服务玉溪经济发展远景目标培育人才,开展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育人。 一、合作企业 (一)宁波旭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旭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一家平台型轻量化企业,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新能源轻量化解决方案。学生在该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学习,主要是使用数控机床进行金属加工等多岗位学习锻炼,达到生产要求后,可依据绩效考核获取报酬。学生毕业后可双向选择到企业就业。 (二)云南玉溪玉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玉昆钢铁集团注册资金26亿元,旗下有21家子公司,集炼铁、炼钢、轧钢、制氧、发电、物流为一体的规模化集团公司,是获得“绿色产品认证”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殊荣的钢铁企业。学生在该企业由师傅一带一开展教学工作,学习期间没有报酬,企业按准员工进行培养和教学,学生达到企业要求后,可双向选择签订劳动合同就业。
二、具体做法
(一) 实践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1.完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分工,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学生到达企业后,以企业为主导对学生按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包括作息、安全管理、工作安排、绩效管理,学校协同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学习引导。学生跟师傅在岗位学习,进行岗位锻炼,劳动体验。
2.完善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采取岗位进阶和岗位轮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多岗位成才,如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企业分别进行切、削、铣等工艺的学习,对加工工艺深刻的理解,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与控制,对精度有精准的把握和控制。以企业为主对学生知识技能、出勤、安全、纪律、素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作为学生的考核分数,占比80%。学校指导教师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习态度、素养、知识技能进行评价,占比20%。
3.学校聘请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或专家为学校的外聘教师,聘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人员为学校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指导专业建设的相关工作。
(二) 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
1.完善双导师制,校企双方共同开展双导师的选拔,形成双方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
2.建立相对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校企双方共同接纳双向挂职锻炼、联合技术开发、专业建设等项目工作。
3.企业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学校推荐优秀双师型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共同建立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
(三) 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
1.校企双方共同建立了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尊重企业的生产运作和管理规律,以不对企业造成额外负担为出发点。
2.校企双方共同考核评价,开展基于工作岗位以育人为目标的学徒考核评价工作,采用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方式。
3.校企双方共同定期检查反馈,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
(四) 深化校企“互利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
制造类设施设备普遍存在占地面积大、高投入、高消耗的情况,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存在不贴合的情况,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岗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学校投入设备后,仅用于学生实训教学造成设备功能的无形浪费,为解决这一矛盾,学校充分利用企业的设施设备,实训环节采取现代学徒制的形式到企业由企业师傅传帮带,生产性的学习实践,为学校节约投资约3000余万元,耗材节约每年约100余万元。
三、成效经验
(一) 真实生产性学习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按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在企业真实岗位上开展生产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理论知识,到企业后思考如何在实际的生产流程、工作方法或问题解决中得以应用,企业师傅按生产任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阶式开展示范教学、手把手帮带、指导学生完成生产任务,学生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关键步骤、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学生在实践操作完成后,进行反思,分析操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获得初步的工作经验,将这些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点相结合,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以上步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种在企业生产性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二) 资源共享节约资源
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双方充分共享师资和设施设备资源,有利于构建节约型教学生态。根据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的需要,生产性使用企业设施设备,促进了企业生产,也释放了学校的相关资源。
企业师傅聘请为学生的师傅,解决了学校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生产技能的不足的短板,在师资相对紧张的情况下,释放了教学压力,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开展科研工作。
学生到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学习,使用企业设施设备,双方对企业设施设备的技术性能、安全标准、维护要求进行详细了解,确保满足教学需求。严格按企业使用管理规定,明确设备的责任人、使用范围、使用时间等,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时间、使用人员、使用效果等信息,以便后续评估和优化。学校可以规范、安全、有效地使用企业设施设备,提升教学、科研或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得以加强,促进双方的互利共赢。
(三) 学生积极参与促进零距离就业
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二次选择学习的企业和岗位,结合实际学校及时进行了调整和安排,在两家企业学生积极性均较高,各方面较为稳定。在旭升股份的同学掌握了岗位技能,具备生产能力进行跟岗劳动体验,部分同学获得的一定的报酬,学生的学费、生活费不需要再向父母索要,改善了学生的经济状况,增加了学习的获得感。在玉昆钢铁的同学因部分岗位须持证上岗,主要以学习为主,劳动强度较低,企业不发放报酬,学生学习体验较好。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